发布时间:2020-01-15 编辑:吴增华 审核:郑丽波 来源:预防保健科 21710
又快到春节小长假啦,春节期间外出旅行或回乡传染病防控问题不可小觑。为此,特邀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的专家给大家进行重点提示。
[重点风险提示]
1.2020年春节期间我国内地发生风险相对较高的传染病有季节性流感、新型冠状病毒、人感染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
2.乘坐密闭交通工具、人群短时间内急剧增多以及接触频繁,将增加经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传染病的风险,如季节性流感等。今年我国季节性流感活动强,当前仍处于流行高峰期。
3.节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发生可能性会有所增加,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感染性腹泻等。
4.赴武汉方向旅行应除了注意常见季节性传染病,还要注意新型新型冠状病毒,赴境外旅行,重点应注意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道传染病,霍乱、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以及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的风险。
[相关风险的特征及具体预防措施]
1.季节性流感
春节前后,正是季节性流感活动水平较高的季节,人员流动、密切接触,将增加季节性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传播感染的机会。
季节性流感通过飞沫传播,如近距离咳嗽、喷嚏、近距离交谈,以及接触病人污染物等均可传播,传染性很强。除发热、咳嗽、咽喉痛、畏寒等外,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等。多数人为轻症,可以自愈,但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衰竭或多脏器衰竭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主要预防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表现应戴外科口罩、及时就医,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另外,流感疫苗接种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推荐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
2、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冠状病毒除人类以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目前为止,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共有六种。其中四种冠状病毒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两种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也就是我们简称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可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预防措施:尽量不去疫区旅行,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表现应戴上口罩、及时就医,并告诉医师发病前是否去过疫区。
3.人感染禽流感
2019年入冬以来,我国人感染禽流感疫情较为平稳,报告病例数明显低于往年同期水平,但仍有散发病例报告。
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感染来源是接触染毒的活禽或去过受污染的活禽市场。患者初期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表现为重症肺炎,高热,呼吸困难。我国已经报告H7N9病例的病情多较严重,总体病死率近40%。
主要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或其粪便,若必须接触,应加强个人防护,如戴口罩、手套,并尽快用肥皂及流水洗手;不要购买活禽,尽量购买集中宰杀处理好的冷鲜或冰鲜禽;不要从活禽市场或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家养,更不要与原有家禽混养。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禽类接触史或是否去过活禽市场。
4.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冬季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诺如病毒病暴发疫情一般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或学校。假期期间,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也常有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发生。
人们通常经过以下途径感染: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将手指放入口中、接触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人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为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主要预防措施:注意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加工食物或陪护其他患者;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5.霍乱
2019年亚洲及非洲部分国家报告霍乱暴发,主要包括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也门、索马里等。
霍乱为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用含有霍乱弧菌的水和食物传播。主要临床症状为不伴发热的严重水样腹泻,可快速导致脱水。脱水表现为心动过速、皮肤失去弹性、粘膜干燥、低血压以及口渴。如未及时医治,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如得到恰当及时的补液,霍乱的病死率小于1%。
主要预防措施:注意饮食饮水卫生。进餐、准备食物前以及便后要用肥皂彻底洗手。当前往卫生状况不明的地区旅行时,尽量食用煮熟的热食,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及饮料。不进食生的蔬菜、未经巴氏消毒的果汁和牛奶,食用水果要清洗、削皮,使用清洁的流水清洗餐具。如必须前往霍乱疫情暴发的地区,行前口服霍乱疫苗可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6.登革热
登革热是热带及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常见的传染病。旅行者前往东南亚、非洲、加勒比海地区、中美洲及南美洲、西太平洋岛国以及澳大利亚旅游时均有感染登革热的风险。
登革热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眼部疼痛、关节及肌肉疼痛、以及轻度出血。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通常一周内会出现临床症状,但有时可长达两周。严重病例会出现出血、休克、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主要预防措施:主要通过防止蚊虫叮咬来预防登革热。常用的防蚊措施主要包括穿着长袖长裤尽量减少裸露皮肤的面积、在皮肤上和衣物上喷洒有效的驱蚊剂、住宿有空调或纱窗的宾馆、睡觉时使用蚊帐、清空有积水的容器防止蚊卵滋生。带婴幼儿出门时,给孩子穿上宽松可覆盖手臂和腿部的服装,在婴儿车、婴儿摇篮和提篮上安装防蚊网。不要对小于2个月的婴儿使用驱蚊剂,对儿童使用驱蚊剂前要注意产品包装上的说明。(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高级卒中中心
国家级胸痛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微信订阅号